国家?祖国?
当我们在谈论这些东西,
我们究竟在说什么?
《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选读(哲学部分)》(人民出版社,1978年版)中列宁给印涅萨·阿尔曼德(今译伊·费·阿尔曼德)的一封信件节选,我觉得十分有意义,就此发出,以澄清我自己和部分人头脑中关于祖国这个概念的一些问题。
《共产党宣言》中说:“工人没有祖国。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。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,上升为民族的阶级,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,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,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。”“没有祖国”,是什么意思?“组织成为民族”,“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意思”,那又是什么意思?
《宣言》这段话,云里雾里在说什么?是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,一切民族问题都要不顾一切归到阶级问题,是不是所有的“保卫祖国”,都是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路线呢?诸位一看便知。
以下内容为列宁1916年11月30日给伊·费·阿尔曼德的信件节选。《著作选读》以《列宁全集》第一版39卷本第35卷为底本选取。本处信件以《列宁全集》第二版第47卷464-465页内容为底本,选取内容以《著作选读》为准。
2022.9.20
总的说来,我觉得,您的论断多少有些片面性和形式逻辑。您抓住《共产党宣言》上的一句话(工人没有祖国),似乎打算无条件地运用它,直到否定民族战争。
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,它的整个体系,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(α)历史地,(β)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,(γ)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。
祖国这个概念要历史地看待。在为推翻民族压迫而斗争的时代,或者确切些说,在这样的时期,祖国是一回事;在民族运动早已结束的时期,祖国则是另一回事。关于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原理不可能对“三种类型的国家”(我们关于自决的提纲第6条)都同样适用,在一切条件下都同样适用。
《共产党宣言》指出,工人没有祖国。
这是对的。但是,那里不仅仅指出这一点。那里还指出,在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,无产阶级的作用有些不同。如果只抓住第一个原理(工人没有祖国),而忘记了它同第二个原理(工人组织成为民族的阶级,不过这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个意思)的联系,这将是天大的错误。
这种联系是什么呢?我认为,这种联系就是,在民主运动中(在这样的时期,在这样的具体情况下)无产阶级不能拒绝支持这个运动(因而,也不能拒绝在民族战争中保卫祖国)。
马克思和恩格斯在《共产党宣言》中说:工人没有祖国。可是,同一个马克思曾经不止一次地号召进行民族战争:马克思在1848年,恩格斯在1859年(恩格斯在《波河与莱茵河》这本小册子的末尾直接激发德国人的民族感情,直接号召德国人进行民族战争)。1891年,鉴于法国(布朗热)+亚历山大三世反对德国的战争当时已迫在眉睫,恩格斯曾直接承认要“保卫祖国”。
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不是今天说东,明天说西,头脑不清呢?不是的。依我看,在民族战争中承认“保卫祖国”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。
东方直心同志在《毛泽东大传》第二卷第三章的评论振聋发聩,特列于此。
东方翁曰:我观毛公大文,非如椽之笔不能为此也!可以说没有那10年苦读,出不了这等文采,没有第一次北京之行,“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”,就不会有如此卓见,正所谓厚积薄发者是也。如此大文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读来,也不免使人心旌摇动!检索二十世纪的那些文章大家,除了鲁迅等极少数人之外,还真是少有其匹者!
更难得的是毛泽东在全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、阶级斗争学说以后,在理论上的发展也是十分惊人的。他在《民众的大联合》一文中写道:“国家(北洋军阀、买办、封建地主、资产阶级的统治机器——笔者注,下同)坏到了极处,人类苦到了极处,社会黑暗到了极处。”“我们知道了!我们觉醒了!天下者我们的天下。国家(暴力机器)者我们(被统治阶级)的国家。社会者我们的社会。我们不说,谁说?我们不干,谁干?”他十分明确地在“国家”这一概念上,打上了阶级、阶级斗争的烙印。
时至今日,还有很多人分不清楚或者基本不了解“国”与“祖国”和“国家”这三个概念的内涵,而少数人则是别有用心地混淆三者的根本区别,企图愚弄人民。
马列毛主义者认为,国的含义是指单一民族(如朝鲜、韩国、日本国等)或若干民族开辟的生存疆域、地域,名之为国。如中华民族的生存疆域、地域,叫中国。《说文》解释说:“国,邦也。”祖国的含义是指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,或者是祖籍所在的疆域、地域(所有外籍华人的祖国是中国。美国人的祖国不是美国,而是他们各自的祖籍所在地)。“国家”这一概念的内涵与“国”和“祖国”则是完全不同的。“国家”是什么呢?马克思说:“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。”恩格斯说:“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。”这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。更明确地说,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,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。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,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。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,它的组成部分是:政府,军队,警察,法律,法庭等。简而言之,“国家”是统治阶级的国家,而不是被统治阶级的“国家”。
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,先后出现了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国家,封建主专政的封建制国家,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,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。前三种形态的国家,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,唯有第四种形态的国家,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。奴隶主、封建主都公然宣称家天下(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),社会主义国家也毫不讳言暴力专政,唯有资产阶级以自由、民主、博爱为遮羞布,玩弄文字游戏,以掩盖其对人民大众血腥统治的实质。
在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,由于绝大多数人很难“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”,“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”,所以,在共产党中,在社会主义国家中,出现修正主义是不可难免的。这样,无产阶级专政被颠覆的危险,恢复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,即恢复资产阶级的统治,也就不可避免了。苏联和东欧的土崩瓦解,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。
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早的修正主义者,是第二国际中的蜕化变质分子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故意混淆“祖国”与“国家”的根本区别,首先举起了“保卫祖国”的旗号。考茨基也以“保卫祖国”为借口,公开向各国工人阶级呼吁,拿出全部力量,使自己国土的独立和完整不受侵犯。列宁气愤地批判他说,考茨基这些言论,就等于说“国际主义就是要一国的工人为了保卫祖国而向另一国的工人开枪”。
由此可以看出,修正主义同资产阶级一样,具有极大的欺骗性。他们也是玩弄文字游戏的高手,满嘴谎言,以谎言窃取党权,以谎言窃取政权,把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为修正主义国家,实质上的资本主义国家。
历史的经验表明,产生修正主义的温床不铲除,就有出现修正主义的危险。修正主义在获得政权以后,为了他们的国家利益,必然以保卫“国家”为借口,号召人民发扬“爱国主义”精神,去保卫他们新生的资本主义国家。这便是善良的人民不得不警惕的一个重大问题。
另外,毛泽东在《高兴和沉痛》一文中,又发出了一个惊人预言,他说:“克里孟梭高兴之极,即德国人沉痛之极。包管10年20年后,你们法国人,又有一番大大的头痛,愿你们记取此言。”果不其然,在20年后,希特勒法西斯的铁蹄就无情地践踏了法兰西。这和他所预料的中日关系之结果一样,岂不是神乎其神么!
每当出现一个国内外热点事件,舆论中都会有许多不一样的声音。有的说“国家的立场就是我的立场,国家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”;有的是“我国在下一局大棋”;有的对批评大肆讨伐,“1450”“50万”“恨国党”大帽子满天飞,或者指斥IP在外国的人“背叛祖国”,好像要开除人家国籍。
都有个“国”字,到底谁的分析是对的?换句话说,当我们在谈论国、祖国和国家的时候,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?
国,甲骨文写作或字,象形字,是一个有边界、有人持戈护卫巡逻的城邦。按照字形解释,“国”就是一片有土地、有人、有守卫边防的一个城邦、一个区域组织,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,是肉眼可见的,比如形式意义上的“中国”,满足这几个条件,所以能称为“国”。
而所谓“祖国”,就是历代先祖所居之国。如果这么解释,这就是一个血统上的概念。同时,由于世世代代生长于兹,社会关系也就建立于兹,受到该种文化的熏陶,所以“祖国”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认同、一种文化和传统的认同。即以我们自己而言,祖国不仅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,而是自五帝以下、历代先祖传承至今的、文化意义上不绝如缕的华夏。
说到“国家”的时候,一般就是在说政权了。对于一个政权,政府是执政机关,有立法机关,法院、检察院是司法机关,军队、警察、监狱是暴力执行机关:这些合起来,其实构成了整个的国家机器,维持“稳定”。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,这个稳定,是谁的稳定?显然是当权者、统治者的。为什么要稳定?因为社会有矛盾。所以说,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,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。“国家”是“国”这个概念内涵的深化,“国”是实体,“国家”是从“国”的共同特征总结出来的本质与核心。不论“国家”形式上表现如何,实质都是在执行阶级统治职能。换句话说,国家是统治者的国,不是被统治者的国。事实不正是这样吗?普法战争打得正欢,却同时向巴黎公社进攻,这还不足以说明吗?
我们所说的“爱国”,一方面是爱“国”,也就是爱这个实体,爱这片土地、爱土地上的人民;另一方面是爱“祖国”,由于深入了解而深爱这种文化。有没有爱“国家”的含义呢?那就要看情况了。剥削者、劳动者,这个工具具体地是谁在统治谁呢?你是剥削者,还是劳动者呢?
这么一想,就都明白了。你们看,列宁爱俄国,却选择了推翻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政府;我们的革命者,深爱着我们的祖国,还不是选择了对抗这片土地当时唯一的“合法”国家吗?
一个事情,我们要看具体情况,要有自己的立场。并不是说国家的观点和立场一定对或错,只要记住它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就好了。当我们看到拿IP扣大帽子的小粉红或者反面恨国党时,看到大棋党时,要坚持我们自己的观点。电影《决裂》中,龙校长不是说吗,“敌人骂我们,反对我们,这并不奇怪,因为他们是敌人!奇怪的是你们!竟然和敌人唱一个调子!”
“国”是实体,“祖国”是“国”的文化延伸,“国家”则是“国”的内涵深化,是阶级统治的工具。这就是我们对于国、祖国和国家这三个“国”的认识,也是分析事情和指导我们行为的基本立场、基本观点。它们就像数学里的公理、公设一样,推导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来,帮助我们大家解决问题。
2022.7.28